很多人的三十岁不是而立,而是焦虑;很多人的四十岁不是不惑,而是迷茫。
陷在职场不高不低的困局,闯进婚姻不咸不淡的围城。
前有20年才能还清的房贷,后有精力充沛的00后下属。
似乎唯有慌慌张张地把自己的时间分割给工作、家庭、朋友圈,躺上床后才能长舒一口气,“今天好像没有被我浪费”。
更有前段时间刷屏的《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焦虑的父母将孩子的童年塞满补习班,把孩子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以此来满足自己对时间所谓的“把控欲”。
但这背后,是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欲盖弥彰。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因为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心烦意乱。”
可这声音,恰恰是解决你人生焦虑的答案,为什么不去倾听?为什么要故意忽略?
真正的智者,总是更容易看清人生的底层逻辑。
当你抱怨无止尽的琐事压着你之时,周国平老师说,“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
于是,我们总有处理不完的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却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搁置一生。
当你每五分钟都要看一眼手机之时,周国平老师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成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于是,我们自认为独自呆在车里就是独处,却发现手里的手机从未放下过。
如果你处于人生的焦虑之中,如果你仍有人生的困惑不解,不如让我们给彼此一个机会,聆听周国平老师的哲学智慧,提升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7月21日13:00,良师雅集和益郎文化联合多家平台和学习者,首次邀请良师周国平与大家面对面探讨哲学问题,用哲学的智慧帮我们感知生命的真谛,治愈焦虑的人生。
届时,良师雅集将全程线上直播,时时互动提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提前搬好小板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