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8-21
在对口支援崇州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重庆市用真心、动真情,用最大的能力支援和帮助崇州灾后重建,决心实现让中央满意、让灾区满意、让全市人民满意的“三个满意”目标。崇州市高度重视援建对接工作,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同重庆援建方手挽手,心连心,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共建美好家园。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得整个对口支援工作及所有援建项目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崇州市还主动热情地关心爱护援建人员,悉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一、加大对先进典型实际的宣传力度
配合上级新闻媒体并组织本级媒体广泛宣传援建人员中的先进典型及先进事迹,不断营造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良好舆论氛围。相继在《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今日崇州》等报刊和其他媒体报道了援建医生袁瑞、朱鹏,援建巡警朱川,支教老师刘海泉,援建自愿者任静,“重庆路”一标段项目经理谭华先、三标段建设者刘健等个人及重庆对口支援崇州医疗卫生队、重庆市勘测院援建队、参建“重庆路”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等先进典型的事迹。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
一是在元旦、春节和“五一”节期间,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向援建工作者拜年慰问,致以节日的祝贺。
二是开通了一部爱心电话,以方便受灾群众与对口援建的重庆市相关部门和人员联络、感恩。
三是邀请重庆援建工作人员与灾区群众话家常,包汤圆,共度元宵佳节;端午时节,我们又给援建者送上了香粽和盐蛋,使他们虽然身处异乡却如同在家过节一样。
四是“五一”节前夕,王场、道明、街子、怀远等乡镇的群众自发组织到重庆援建者的驻地及工地进行慰问;
“八一”节前,道明镇政府及红旗村的群众又到“重庆路”三标段武警交通部队驻地慰问子弟兵,感谢他们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感谢他们白天忙修“重庆路”,夜晚抗洪救乡亲,奋不顾身抗山洪救群众的英雄壮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一是三八节时,组织女援建队员到崇州无根山区的花果山踏青观光;崇州市援建办还利用闲暇之时组织援建人员休闲游,让他们充分感受蜀州大地的爱和灾后崇州的美。
二是共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8月8日,在我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当天,由重庆市建委对口援建崇州医院项目指挥部举办的“项目员工全民健身活动”在崇州市人民医院、崇州市妇幼保健院工地生活区正式启动。重庆援建崇州医院项目部联队和崇州市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办公室联队进行了首场篮球比赛。比赛双方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既赛出了风格,又赛出了水平。
三是邀请援建部队参加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四、两点体会
一是“身怀一颗感恩之心”。岷江之水流千里,不及重庆援建情。作为受援方,我们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在援建对接工作中与重庆援建方注重衔接、深入沟通、周密协调,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各项援建工作,主动热情地关心援建人员,安排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二是亲如一家的巴蜀情谊。巴蜀同根、成渝同源,两地说话口音相近,生活习惯相同,结对灾后重建,情意投合,交流无障碍,合作很方便,很愉快。这真是“川渝一家亲,携手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