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感恩网讯:在雅安市委召开“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好新家园”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后,雨城区委迅速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当前工作,制订了符合雨城区实际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方案,确定了以“1主题、2主线、3阶段、4结合”为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1个梦”为主题。提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重建美丽新雨城”为活动主题,把“雨城梦”作为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的方向。用“雨城梦”把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让雨城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成长的更好,努力实现绿色生态、开放包容、文明繁荣、幸福和谐的美丽“雨城梦”。
“2始终”为主线。把党组织、党员作用发挥和群众路线工作作为主题活动的主线,贯穿整个活动的过程。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干事创业上体现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把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检验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力的试金石。下派18支群众工作组,带领受灾群众以自立自强、生产自救、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实际行动,自觉成为“雨城梦”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
“3阶段”为安排。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时间2—3年,主要分为启动实施、深化实践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启动实施阶段是从2013年5月10日至2013年7月,主要开展学习讨论、承诺践诺、结对帮扶、典型引领和建章立制活动。深化实践阶段是2013年8月-2015年7月,主要是结合“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推进“五联五包五帮”结对帮扶工作,凝聚力量,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推进“五个雨城”建设。总结提升阶段是2015年8月-灾后重建总结,主要分为“回头看”、群众评议、总结提升三个部分,把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加以固化和坚持,形成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
“4结合”为内容。紧扣过渡安置中心任务、次生灾害防治重大任务、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维护社会稳定艰巨任务四个任务,推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落实。一是完成过渡安置任务。落实“五有”、“四防”工作措施,确保安得实际、安得安全、安得长远,不出现群众流离失所、不出现中途反弹、不发生不稳定事件。二是完成次生灾害防治任务。落实农村党员干部联系地质灾害点制度,确保不因次生灾害产生新的人员伤亡。三是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加强灾后重建项目质量、资金、进度监管,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四是完成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下沉工作力量、前移工作关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