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称
内容
     
选择

  悼念留言
网友:慈航普度 2012-05-12 22:01:56
深情悼念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
网友:webniceboy 2012-04-22 18:56:05
愿为地震逝去的他与她点上一盏长明灯~
网友:风 2012-04-18 09:37:46
吃水不忘挖井人。
网友:清明节 数万民众北川祭奠亡灵 2012-04-06 13:53:54
绵阳日报(4)日是清明节,记者驱车专程前往北川地震遗址,所见所闻,让人感慨不已。无论是遇难者的亲属,还是前去参观的游人,都在追忆哀思的过程中,默默告慰着逝者,同时更加珍惜今天。   寄托哀思   敬献鲜花表心意   记者看到,前来祭奠逝者的人流络绎不绝,据初步了解,昨(4)日来这里的人至少数万。人们神情庄重,手捧鲜花,穿行在废墟的小路上。虽然道路不宽敞,但十分整洁,沿街的护栏、行道树以及“5·12”纪念碑四周的松柏树上,早已被悼念的群众系满了小白花。纪念碑附近的音箱里,不停地播放着低沉的哀乐,久久回荡在废墟上空,显得更加庄严肃穆。放眼望去,各处废墟中,随处可见人们敬献的黄白菊花。   记者走到原信用联社的废墟处,正巧碰上一个五口之家在此献花。经了解得知,献花的中年妇女姓黄,现在涪城工作,她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全家来这里,是向长眠在废墟中的同行们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哀思。”   在川流不息的悼念人群中,除了那些带着祭品给遇难亲人上香、烧纸、献花的亲属外,更多的是来自省内外的游客。这些游客有的是自发前来,有的是随团而行,他们在导游的引领下,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来自陕西汉中的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这里曾经遭受灾难,但这里人民的坚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相信,北川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告慰亲人   生活越来越幸福   几乎所有前来悼念逝者的亲属都是全家总动员,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也用现在美好的生活去告慰天国的亲人。   21岁的小朱刚从德阳邮电学校毕业,他是土生土长的北川茅坝人,家里有5位长辈在地震中遇难。昨天,他带着女友,站在湔江河畔的祭祀台前,一边烧纸钱,一边喃喃自语:“叔叔、婶子你们放心,我今年就毕业了,一定回到北川,为建设新北川作贡献。现在,我们一家人都搬进了新县城的尔玛小区,环境很美,比过去在茅坝的自建房好多了,生活也很好……”   在老县城遗址茅坝街一处严重倒塌的废墟处,一位中年妇女正将点燃的香插到缝隙处。她旁边还站着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约莫4岁的小孩。这位妇女叫闫清云,她专程带着女儿、女婿和外孙前来告慰亡夫。祭毕,她站起身来,说:“这是我们的老屋,原本是四楼,现已变成了一楼。在4年前的那场灾难中,我和外孙侥幸活了下来,而老头却走了。今天,我们全家三代四口人来祭奠,就是要告慰他,我们已坚强地挺过来了,是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上好心人的支持,我们一家过上了比震前还好的幸福生活。老头子,你安息吧。”   感悟人生   珍惜现在过好每一天   由于昨天天气很好,因此来地震遗址参观的人特别多,其中不少是学生。他们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参观地震遗址,就是想通过目堵灾难的真实状况,从中感受灾区人民面对灾难时的勇气和坚强,以期有所感悟,达到激发斗志,走好人生路的目的。   西科大机电系21岁的栾闯已是第四次来这里了,他说:“每来一次,心灵都受到震撼,想到那些被灾难夺走生命的人,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珍惜每一天。”   从德阳来的刘博锋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与同学一道,先参观了美轮美奂的北川新县城,然后来到地震遗址,两相对比,感触颇深。他说:“我们走这条线路,如同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尽管地震无情,但人间有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本报记者 郭成 文/图)   
网友:亲人 2012-04-02 17:50:04
清明节之际沉痛哀悼遇难同胞
网友:燕儿 2011-11-23 08:48:17
无私奉献的你们这些可爱人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为你们祈祷!你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网友:哀悼 2011-11-17 01:07:21
沉痛哀悼在甘肃校车车祸事件中遇难的生命。
网友:哀悼卡 2011-10-24 02:44:36
沉痛哀悼为捍卫国家主权而牺牲的您。您是世界人民心中的英雄!
网友:哀悼你 2011-10-24 02:44:01
沉痛哀悼为捍卫国家主权而忘的您。您是世界人民心中的英雄!
23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6/27页  9条/页 转到:
版权所有:四川感恩网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感恩网站,收集转载文章版权为原媒体所有,感谢各媒体对感恩文化传播的支持。
四川感恩网电话:546390231@qq.com 四川感恩网热线:13980177674
技术支持:蓉世科技